【学术科研】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举办第一届前沿高峰论坛

  2023年7月26日至27日,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前沿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两名院士和十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针对处理器芯片领域的研究给大家分享了精彩的报告。本届论坛除了现场活动还进行了线上直播,共计约1万人次观看了本次论坛。
  计算所副所长、实验室主任陈云霁研究员作为大会主席致欢迎辞,并向与会观众介绍了实验室的成立和研究方向;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华伟研究员担任大会程序主席并主持了会议。本届论坛共设四个分论坛:智能计算系统与智能设计、先进EDA技术、系统软件、内构安全。

大会主席陈云霁研究员致欢迎辞

大会程序主席李华伟研究员介绍论坛日程
  智能计算系统与智能设计分论坛的主持人是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杜子东。三位报告嘉宾分别为清华大学研究员张悠慧,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周可,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韩银和。张悠慧研究员聚焦类脑计算系统的通用基础软件研究,面向类脑计算领域的应用多样化、计算精细化和训练广谱化等挑战,分享了BVIM(Brain-Inspired Virtural Machine)这一类脑编译基础设施。周可教授面向当前存储系统高可靠、高扩展和高吞吐等应用需求,介绍了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分配、云盘存储、故障预测等内容结合的智能存储领域研究进展。韩银和研究员从“软件定义”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工业智能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异构智能计算体系结构、运动控制芯片、操作系统双域虚拟化和工业混合编程平台IDE等。

张悠慧研究员作报告《类脑计算基础软件研究》

周可教授作报告《智能存储研究进展》

韩银和研究员作报告《“软件定义”工业智能计算机:破解工业高端计算困境》
  先进EDA技术分论坛的主持人为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华伟。三位报告嘉宾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余备,复旦大学教授杨帆,以及北京大学副教授孙广宇。余备副教授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机器学习方法在EDA领域多个流程的研究创新(电路/架构搜索、布局布线优化)和产业应用(设计规则检查、版图优化等)。杨帆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采用图表示学习来提取微处理器领域知识的处理器硬件设计空间探索方法,其搜索出的帕累托最优设计在ICCAD CAD Contest 2022平台上取得了比获奖者更高的分数,PPA指标优于人工设计。孙广宇副教授在报告中以存算一体芯片为基础,针对系统-工艺协同优化(STCO)的方法进行了系统性讲解,为后摩尔时代系统需求、微架构特性和工艺参数的协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余备副教授作报告《EDA中的机器学习》

杨帆教授作报告《基于图表示学习方法对于处理器微架构设计空间的探索》

孙广宇副教授作报告《系统-工艺协同优化(STCO)》
  系统软件分论坛的主持人为实验室研究员崔慧敏。三位报告嘉宾分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宇,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全。郑纬民院士针对开源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设计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介绍了如何以“协同感知”和“敏捷设计”为抓手,以提升开源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微体系结构运行性能和缩短其设计周期。 华宇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围绕大内存系统的异步缓存刷新短路径安全机制、解耦合分离内存关键操作以及精细粒度原子化事务持久性等一系列工作,为未来大内存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思路。陈全教授介绍了团队研发的低延迟高密度的云原生运行时系统“逍遥”,如何有效解决互联网服务运行在云原生平台上时面临的技术难题。

郑纬民院士作报告《协同感知的开源高性能通用处理器敏捷设计》

华宇教授作报告《大内存系统与安全》

陈全教授作报告《低延迟高密度的云原生运行时系统》 
  内构安全分论坛主持人为实验室副研究员王喆。报告嘉宾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冯登国,清华大学教授段海新,以及复旦大学教授杨珉。冯登国院士从“安全技术助推虚拟化技术高质量发展”和“虚拟化技术支撑安全技术创新应用”两个方面着手,阐述了可行执行环境与硬件安全的相关创新。段海新教授结合团队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方向的研究,重点介绍了互联网集中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挑战,探讨了云服务平台下的复用实体标识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和问题的解决方案;杨珉教授围绕开源供应链等公开漏洞的治理问题,从软件版本验证、漏洞补丁增强、自动化迁移等方面提出了漏洞治理新方法。

冯登国院士作报告《安全与虚拟化》

段海新教授作报告《云服务标识共享安全威胁及大规模检测》

杨珉教授作报告《开源代码漏洞治理》
  至此,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前沿高峰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感谢所有报告嘉宾为我们带来精彩绝伦的精神盛宴。我们期待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