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于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正式成立
历经九个月的研讨与筹备,在网信办、中科院等多个国家部委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简称“RISC-V中国联盟”,http://crva.io)于2018年11月8日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并举行揭牌发布仪式。图灵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vid Patterson教授在成立仪式上发布了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翻译的中文版《RISC-V手册》,并在RISC-V中国联盟展台举行了签名赠书活动。(见附件或免费下载地址:http://crva.io/documents/RISC-V-Reader-Chinese-v2p1.pdf )
RISC-V中国联盟由中科院计算所倪光南院士任理事长,阿里-中天微、百度、北京大学、长虹集团、清华大学、腾讯、中芯国际、紫光展锐等机构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常务副理事长单位,中科院计算所包云岗研究员任秘书长。联盟旨在以RISC-V指令集为抓手,联合学术及产业界推动开源开放指令芯片及生态的健康发展。
芯片是信息技术的引擎,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智能化。随着摩尔定律濒临终结,维持芯片技术创新面临挑战。开源芯片设计将是应对挑战的新思路。
如今芯片设计动辄需要上亿研发费用、投入上百人年,只有少数企业才能承担。反观互联网领域通过开源软件降低开发门槛,创造了繁荣的互联网产业。如果开源芯片设计能将芯片设计门槛降低几个数量级——3-5人的小团队在3-4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必将吸引大量人员投入芯片产业,重塑繁荣。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明的开放指令集RISC-V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指令集有望像开源软件生态中的Linux那样,成为计算机芯片与系统创新的基石。但是只有RISC-V指令集又远远不够,还需要开发基于RISC-V的开源工具链、开源IP、开源SoC等才能形成开源芯片生态,这需要更多支持开源芯片的力量参与和贡献。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希望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30年逐步完成开源芯片生态的建立,主要包括:
● 第一步,为开源社区提供经过流片验证的高质量RISC-V开源核及SoC芯片设计方案;
● 第二步,逐步构建一套基于开源工具链、开源IP、开源工艺库的SoC芯片设计流程,为企业提供商业版工具与IP之外的开源方案;
● 第三步,迭代优化开源工具,提高设计验证效率,为大批科研机构、中小企业提供定制芯片服务,降低芯片开发门槛。
本次RISC-V中国联盟派出的参展单位近年来都在RISC-V开放指令集相关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原型或产品,涵盖数据中心、边缘计算及物联网等多个应用领域。杭州中天微展出了最新推出的全球首款带TEE的RISC-V嵌入式CPU;睿思芯科展出了基于RISC-V的64位可编程终端AI芯片;紫光展锐推出了基于RISC-V的高集成度、高性能、低功耗SOC芯片;中科创达展示他们基于RISC-V的参考设计,操作系统及端到端技术服务。
在科研教育方面,中科院计算所展出了两项前沿研究——标签化RISC-V与支持RISC-V指令集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展示了基于RUST语言的多核优化操作系统。
在此,呼吁更多的中国企业、工程师与学者加入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投身开源芯片设计行动,携手推动开放指令芯片发展,共创开源芯片生态黄金时代!